医疗卫生

  2019年末,武威市乡镇以上医疗卫生计生机构160个,床位11647张,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377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190人,其中临床执业(助理)医师4322人,每千人拥有医师2.36人,每千人拥有床位6.38张,注册护士6311人。全年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7270例,报告死亡11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398.29/10万,死亡率0.60/10万。


  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研发的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示范装置于2014年4月开始安装,2015年12月底引出碳离子束,2018年5月完成注册检测,2019年2月完成46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治疗,2020年3月26日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正式接诊病人并使用碳离子治疗系统实施治疗。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系统是中国研制的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治疗肿瘤装置。重离子项目的成功建设,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实现了中国在全球最大型医疗设备临床应用方面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是解决重点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成功案例,被誉为大科学装置回报社会的典范。


  2020年11月,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

历史沿革

  武威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戎、崔、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此后,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郡置县,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


  汉唐之际,凉州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它还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着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使武威素有“天下要冲,国家藩卫”、“梦幻凉州,西北首府”、“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称,故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